最近,电视剧《小巷人家》的热播,把人们的回忆再次拉回到当年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过渡阶段。
那是一个凌乱的年代,老一辈人刚从计划经济、政治运动的不安与恐惧当中走出来,新一辈人却已经开始了对改革开放大潮的追赶。老人因此而反对年轻人干个体,怕以后政治风向变了被抓起来治罪,年轻人却啥也不怕,靠着冒险和胆子大,赚了第一桶金。
这个电视剧里还有关于户口限制等时代问题的描述,比如,那时候户口问题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择偶。当然,现在或多或少也有,但程度已经轻微了许多。
这部剧的出现很好,希望它能让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计划经济时代祛魅。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计划经济时代重新开始向往?其中原因很值得玩味。
第一个原因就是年轻人普遍没有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对那时候的生活细节不了解,产生了一种距离美。
他们以为的那个时代,工作包分配、房子也是由单位分,不像现在这样一辈子做房奴,找工作也难。当然,这些都是事实,但就像穿越剧一样,你确保自己穿越回去,能成为有资格分房子的那种人?
那个年代,农民才是中国人当中的绝大多数,农民人口所占比例远高于现在。想要有资格分房子,得是城镇户口、是工人和体制内的人,在那个年代所占人口比例是极低的。
农民那时候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可以说普遍都是处于半饥饿状态和赤贫状态。在我的老家农村,六七十年代长期存在着一家十来口人只有一条裤子可以穿的境况,谁出门谁穿。
白米白面在那个年代是奢侈品,北方农村,日常主食比较好的有黑面、麸皮和一些杂粮,或者就是地瓜之类的东西,白米白面基本上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吃到。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会觉得,这些食物不是很健康嘛?
但他们需要知道,那是在饭菜没有油水、也终年吃不到肉的情况下,只能将那些现在看似健康食品的糙粮作为食物。感兴趣的年轻人可以试试,这样连着吃一个月,不要放任何油水,也没有蔬菜水果,看想不想吐。
蛋白质、油脂、糖分,在那个年代都严重匮乏。我们今天为了健康所需要减少摄入的东西,在那个年代全部都极度稀缺。
所以,农村绝大部分人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
城市人就很好吗?当然不是。别以为有资格分工作、分房子,日子就很舒服。城市人购买任何物资都需要票证,票证的额度则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生活物资都是严重匮乏的,因为不可能给你充裕的票证。
那时候,作为南方城市人想吃鱼虾是很不容易的,作为北方人,想吃点肉或者白面也相当不易。尽管比农村人好一点,但好不了太多。
也有的年轻人说,那时候虽然物资匮乏,但人们心情很好、生活很快乐。
首先,这一点并不真实。在物质极度匮乏、精神生活匮乏的状态下,其实“大家都很快乐”只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日常的苦恼太多了,劳动的压力其实也很大。
作为农村人需要每天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活都是很苦很累的,谈不上多快乐。
有的人说那时候没有贫富差距,也只说对了一半,因为那时候阶层完全固化,农民不可能变成工人,难道工人和农民之间没有贫富差距吗?难道干部和工人之间没有贫富差距?
那时候的人也不能自由迁徙,只能一辈子生活在很小的一块土地上,光这一点,现在的年轻人能受得了?
除了这些, 还有反反复复的政治运动。
政治运动并非只有最著名的那次,其实还有过很多很多其他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政治运动从未停歇过。那么,在这些运动中你如何才能保证自己家完全不受牵连?
当然,“越穷越光荣”是真的。如果你喜欢赤贫状态的话。
但凡牵扯到政治运动当中,你的家庭关系就彻底毁了。还要看你的“成分”,作为“黑五类”之类的后代,从升学到工作,你将无缘很多很多的机会,一辈子受歧视。
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都不够了解,却把那个年代想得很浪漫。
除了年轻人不够了解之外,还有另外一些中老年人,即便经历过那个年代,也还是对“倒回去”心存向往,这又是为什么?
据我观察,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当年没有真正吃过苦的,家人没有在政治运动中被牵连过的。
很多人觉得,现在的一些社会乱象,都是由于脱离了计划经济造成的,这完全是一种错误认知。
计划经济时代没有这些乱象,是因为那时候对社会有着极其严密的控制,没有社会乱象的原因,是所有人都在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付出贫困的代价。
现在的乱象,一些是发展过程中自然会出现的,也自然会修正的,还有一些则是因为法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我们要做的是坚持呼吁建立法治社会,而非人治社会,这样才能逐渐减少社会乱象。但计划经济其实是妥妥的人治社会,因为计划经济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法律,当经济都能依靠行政命令解决、结婚也要组织批准,还有什么是行政命令无法控制的呢?
行政命令,就是人治的表现。
如果觉得现在有问题,就主张倒退回去,跟一个人因噎废食有什么区别?想要所有人一起贫穷来解决问题、实现公平,这是一种极端幼稚的思维方式。
可能也有人说:计划经济也未必就导致贫穷嘛。
不好意思,人类历史的无数次实验已经全部证明,计划经济只会导向物资短缺和贫穷,无一例外。如果还是头铁,想要继续做社会实验,请您自己去做,不要牺牲别人。
赞(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