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杜牧这首诗有多好?秒杀李白同类诗,最后还被苏轼借鉴写成了千古佳作![5P]
本頁主題: 杜牧这首诗有多好?秒杀李白同类诗,最后还被苏轼借鉴写成了千古佳作![5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baty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673
威望:1528 點
金錢:134657 USD
貢獻:25000 點
註冊:2006-12-24

杜牧这首诗有多好?秒杀李白同类诗,最后还被苏轼借鉴写成了千古佳作![5P]



唐代诗坛上有“大李杜”和“小李杜”之说,“大李杜”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则是李商隐和杜牧。

小杜好古而又晓畅军事,写了很多优秀的怀古诗,我们今天赏析的这首《赤壁》,更是杜牧怀古诗中的精品。尤其“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别具一格,耐人寻味,不但苏轼借鉴,更是秒杀李白。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诗歌的大意是: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赤壁,这个中国著名的古战场,三国时期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在此大破曹军,中国进入三国鼎立时期。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水上战争,它标志着整个长江流域军事、政治力量的崛起。

杜牧望着眼前滚滚长江,拾起沙洲上一节还没有腐蚀掉的断戟,又洗又磨,细细把玩,这正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杜牧不由得感慨万千。时间已经过去六百多年了,戟的主人早已不在,当年赤壁战场上的英雄早已不在。



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已经渺无痕迹。他们竟然不如一节断戟,还能存在于沙土之中。这正如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物是而人非,而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又在杜牧眼前回荡。

当年孙刘的胜利是依靠火攻,火攻的成功是因为东风刮起。那东风是哪来的呢?您不要说是诸葛亮借来的,那只是个故事。东风是自然界的风,是老天的安排,那是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假如周瑜没有这么幸运,老天没有眷顾周瑜,那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那就意味着孙刘联军的失败,曹操将一统天下——“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不只是倾国倾城的美女,大乔是江东已故国主孙策的妻子,孙权的嫂子;小乔是赤壁之战总指挥周瑜的夫人。假如这样两个美女被曹操掠去,被置于铜雀台供曹操凌辱,那么江东焉存?社稷焉在?

这两句真是神来之笔,可谓全诗的精华。周瑜绝不是一介武夫,他不但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更是“美姿容,善音律”,他是一个儒雅的统帅。以二乔对周瑜,美女对英雄,美女与英雄交相辉映,柔化了苍凉,柔化了硬朗,整首诗瞬间变得旖旎柔美,而又摇曳多姿。

宋代大文豪苏轼正是借鉴了这两句,成就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的千古佳句。“诗仙”李白也写过赤壁:“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场面阔大,气势高昂。李白用周瑜对曹操,硬汉对硬汉,硬朗中缺少柔和,只有风骨,没有风流。



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赞(45)
------------------------
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5-04 09:3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2-02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