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折尽疏梅]《阿Q正传》:阿Q的精神胜利法,何尝不是国民的镜子[13P]
本頁主題: [折尽疏梅]《阿Q正传》:阿Q的精神胜利法,何尝不是国民的镜子[13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折尽梅花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8154
威望:2009 點
金錢:3945 USD
貢獻:246449 點
註冊:2021-05-14

[折尽疏梅]《阿Q正传》:阿Q的精神胜利法,何尝不是国民的镜子[13P]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
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是《呐喊》中最长的一篇,
阿Q这一角色也是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塑造的一个不朽的文学经典

初看《阿Q正传》的时候内心没有那么多的感慨,
现在重新翻读从小说的开篇到结束,
一种浓重的压抑始终在胸中弥漫。

阿Q这一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
悲惨的一生令人同情,但悲惨背后那个社会状况却令人深思。

鲁迅作为一个爱国作家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动荡不安,
封建愚昧思想根深蒂固。

《阿Q正传》就是以"辛亥革命"前后作为时代背景,
虚构了"未庄"这样一个旧中国农村的缩影。



小说以阿Q这样一个无名无姓的小人物写起,
鲁迅先生笔下阿Q的典型性格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

阿Q精神胜利法是什么?

《阿Q正传》称得上是现在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他不仅属于过去,同时也属于将来,
不仅属于中国,而且是属于世界。

阿Q只是名字属于中国
他的"精神胜利法"却是全世界各国被奴役的国民所共有的。

精神胜利法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照看自己遭受封建思想毒害的镜子,
启发人民同剥削阶级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一个重要武器。



精神胜利法是落后的奴才主义的烙印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
辛亥革命之前阿Q处在被压迫的奴隶地位,
在哪一方面都没有丝毫话语权而且倍受藐视和欺辱,
生活在未庄的最底层。

未庄是一个近乎封闭的村庄,
只有一条通往世界的河流,几乎与世界隔绝。

这里以赵大爷、假洋鬼子为首的封建势力,
他们在政治上长期压迫,经济上剥削,精神上毒害像阿Q一样的下层人民。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思想无疑是封建落后的,
极端的愚昧,落后的生产生活,
致使像阿Q一样的人各方面都处于失败之中,
而]阿Q面临这些处境却仍旧欺骗自己,寻求精神上的所谓的"胜利"。



未庄是当时社会状况下农村真实的缩影,
就是这里是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地方。
阿Q在未庄几乎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
可有可无的一个人

未庄的所有人对钱、赵大爷都毕恭毕敬,
因为他们既有钱又是"文童的爹爹"。

可阿Q什么都不具备,未庄里的人"只在忙碌的时候才会想起阿Q",
阿Q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改变这种状况
就在脑海中幻想到:"我的儿子阔多了"。

这便在阿Q的主观意识中认为自己比钱、赵大爷的地位都高。

由于阿Q的意识里自己的地位很高
就很忌讳别人讲他头上的癞疮疤,
最后干脆认为自己的疤痕是一种光荣的,别人还不配拥有的。



本就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却自视甚高
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的优劣,都得以自己认识为标准,
这些都是阿Q在奴隶生活中寻找到的"美",
也是自我陶醉的结果。

苦难生灵的自欺自慰

阿Q有着奴才的通病
既趋炎附势,又仗势欺人,在主人面前又是一副嘴脸。

在赵大爷的秀才儿子回来的时候,
阿Q便想起自己也姓赵,也想沾沾主子的光。

第二天赵大爷就把阿Q叫了过去,给了一耳光:
“你怎么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阿Q当时就不敢说话,不敢与赵大爷辩驳,
只摸着脸退了下去,
刚开始阿Q还有点生气,不一会儿就想通了,
从屈辱中寻到了美
认为世界太糟糕了,儿子打老子。



阿Q的精神胜利法,莫过于他的失败三部曲了,
在被打败以后,首先用"儿子打老子"来安慰自己,
甚至被打嘴巴还沾沾自喜。

这实际上奴才在奴才生活中形成的变态心理和反抗心理,
阿Q的反抗只能藏在心里,
说明受奴化之深。

阿Q的自轻自贱还有更深的理解
在别人抓住阿Q的黄辫子的时候,
知道阿Q"儿子打老子"胜利法,先与阿Q说:
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牲,看到要挨打。

阿Q抓住自己的辫根,说到:
我是虫豸——还不放过我吗?

阿Q自以为这样闲人就会放过自己,
却仍叫阿Q给给磕了五六个响头,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文中小D也曾用过这种精神胜利法,
可见当时的国民能够普遍的利用这种精神胜利法,
自轻自贱,连畜牲都不如,

这是何种社会,怎样的国民。



阿Q精神中最突出的特点自欺欺人,
为什么一个农民会有那么多消极可耻的思想呢?

在未庄阿Q处于被压迫的奴隶地位,
不能正视现实,只能依靠幻想而生存
物质上虽然匮乏,但精神却十分丰满。

精神胜利法是阿Q掩饰失败,维护自尊的法宝,
在受到强者的欺辱,就在弱者身上泄愤,
这是一种奴性的自尊,是奴性的曲折反映。

生活环境-
阿Q在未庄没有娶妻,更没有孩子,
孤身一人居住在破旧的土谷寺里,靠给地主做短工维持生活,
所以收入来源不稳定,
不农忙的时候甚至找不到工作维持生活。&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img]

作为被地主剥削的短工,
没有丝毫尊严,生死都被捏在地主手里,
所以阿Q无力反抗,造就了阿Q懦弱、欺软怕硬的性格,

只能在精神上寻求解脱

阿Q生活在清末的那个被圣道支配了的时代,
许多落后保守思想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密切相关,
儒家的纲常名教、尊卑贵贱、伦理道德观念,
影响着阿Q的思想。


把未庄的人都分成几个阶级,
被未庄第一阶级的赵大爷打的时候,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却欺辱比他更弱更卑微的尼姑。

长期的封建压迫和精神奴役,
是一部分被压迫者产生精神胜利法的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
未庄的最高统治者赵大爷、钱大爷都是受人尊敬的地主,
受到居民的爱戴。
阿Q一贯被人贬低
有一次进了城却被人高看了一眼,后来在城里发了一笔小财便被人尊敬。

在阿Q落魄的时候,人人都想欺负他,
在他有钱的时候,便人人都尊敬他。

未庄里的人向往的是有钱的人,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人,
你有钱的时候可以尊敬你,你没钱了照样可以把你踩进泥土里。

阿Q可以说是未庄里最可悲的一个人
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需要帮忙时才会有人留心他的行踪,
过着白天干活,晚上还要给赵大爷点灯春米。



在那个社会下赵大爷可以买小妾,
而阿Q向女仆吴妈求爱却失败了。

在求爱失败的悲剧之后,又发生了"生计问题",
迫不得已进城做了小偷,
在地主豪绅粗暴野蛮、摧残人性的压迫下,
生活毫无保障,没有丝毫出路,

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苟活下去。

当时的社会现状-

阿Q所处时代正是辛亥革命前后,
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就像烙印一般在阿Q的心里。

所以在爆发辛亥革命的消息传来的时候,
他不自觉就"神往"可以依靠这次革命翻身。

但阿Q的"革命观"是有私欲的,
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追求,所以思想是没有觉醒的。

而未庄的人打着革命的旗号,
却依旧是过着过去那种地主阶级的生活。

这种状况下就造就了阿Q的这样的人,
这种社会下就导致了人吃人的悲剧。



阿Q精神胜利法的代表了什么

一个短工为什么会有这么严重的精神胜利法,
这不是一个难题,设想一下阿Q的生活处境就能够理解:
如果没有精神胜利法,怕是无法活下去的,
只能像祥林嫂一样精神失常然后死去。

阿Q想要活下去,
被生活压扁的阿Q永远发不出痛苦的叫喊声,
他不敢直视自己的苦难,
他愿意苟且的活下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生活艺术。

阿Q精神胜利法的最大法宝就是虐待自己
这种自虐是阿Q战胜"绝境"的杀手锏,
因为阿Q是弱者没有办法在现实社会中战胜他人,
只能在幻想中惩罚自己,
同时在打自己的过程中幻想自己是在打对手。



这里的阿Q精神胜利法用得甚至没了自我,
这里可以看到是封建思想的变异产物。

阿Q是我们沉默国民灵魂的象征,
鲁迅通过一个描写一个雇佣工阿Q来暴露国民的弱点,
他认识到革命的成败在于农民是否觉悟和发动起来。

阿Q的精神胜利法虽然是一个农民的精神弱点,
但他具有沉重的历史感和巨大的思想容量,
他折射出社会的顽疾,国民性的病根,
甚至反映出了人类精神上的某些负面。

鲁迅通过描写阿Q这个人物,揭发了这种精神弱点,
意不在"揭露",而是"意在复兴"。

阿Q的精神胜利法何尝不是国民的镜子,
"Q"也是一面镜子,
他照出了赵大爷,假洋鬼子的这些地主阶级的凶残和狡猾。

也是这面镜子揭露了辛亥革命的诸多缺点,辛
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地主阶级在中国旧社会的影响。



本应该是被改革的地主阶级成了革命者,
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革命后的中国农村依然如故,换汤不换药。

像阿Q一样的贫苦农民又怎能在革命中找到生路,
鲁迅先生以阿Q为镜子,
不但折射出辛亥革命的实质,
还照出了不同阶级人丑恶的嘴脸和国民的弱点。






赞(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23 14:1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2-03 07:32